参会感想|2024年IACMR研究方法研讨班
周梓洵 北京大学
师恩如山重,学海同舟行。
理论照心田,德圣引航程。
学习不以已,参省日日新。
浩然我正气,志在凌青云。
八马问大道,四日探真经。
稷下古学盛,杏坛今声鸣。
师道传文脉,方寸见光明。
赵毓璇 清华大学
非常高兴能参加IACMR研究方法研讨班,也特别感谢第九组的指导老师姜翰老师以及真诚可爱的小组成员们,感谢主办方的周到安排,此次济南之旅实在是不虚此行!
短短的四天时间里,我们不仅参加了多场干货满满的学术讲座,更在小组分组讨论环节里进行了intensive brainstorming。在姜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深度体验了如何提出好的研究问题、如何把握好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整体性、如何从研究设计伊始就尽可能地解决内生性问题……在这一过程里,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进行实证研究的“术”,更是体会到了做好研究的“道”,感受着如何怀着虔诚,把一项研究当成艺术品一样细细打磨,享受其中的苦与乐。在最后的展示和交流环节,我也有幸收集到了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可贵comments,这些敏锐和独到的见解让我非常兴奋,也鼓励我进一步探索。学术之路漫漫,有幸遇见大家,我将带着此次workshop中的心流体验继续前行,向优秀的前辈们学习,怀着真诚与定力去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来日方长,江湖再见!
关月 大连理工大学
非常感谢IACMR搭建的学术共享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在4天的学习课程中接触了多领域的前沿研究,以及系统性的研究方法;也十分感谢山东大学在这次会议中的辛勤付出,给大家营造了良好学术环境。感谢井润田老师对我不成熟的Proposal给予的耐心指导和分享的学术心得;感谢Eric Zhao提供的学术交流机会,给出了“质”的建议;感谢张志学老师对我尘封已久的一个小论文给出的“点睛”指导,学术大牛们对学术的热爱和真诚,也让自己多了几分学术的坚持和热情。感谢山大两位小伙伴的照顾,辛苦啦。谢谢井老师第十组的各位小伙伴这些天的陪伴,给予的很好建议,受益良多。希望今后我们还可以经常在学术会议上相见,大家加油!
肖梦甜 西南财经大学
为期四天的IACMR研究方法工作坊转眼就结束了,如果用四个词来概括我对这次沉浸式学习的感受,那一定是:意犹未尽,受益匪浅,依依不舍,期待再聚!
在四天的学习中,学会安排了丰富的讲座课程,内容涵盖了前沿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每一位老师都倾囊相授,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研究方法,还传递了他们对卓越科研的追求以及科研造福社会的理念。黄老师在小组讨论中与我们一点一点推导模型的过程,让我真正明白了如何follow the theory,将idea的萌芽发展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模型。而小组成员之间不断的观点碰撞和思想交锋,更是让我收获了无数的启示和新的研究思路。
最后,非常感谢IACMR的精心组织、山东大学的周到安排,以及各位老师的学术指引。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宝贵的知识,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小伙伴。科研的道路虽然不易,但在这样充满凝聚力的集体中,我感受到了无穷的动力。正如古人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怀着这份感激和收获,继续在学术的道路上前行。
高全义 西安交通大学
怀着期待和紧张的心情,我参与了这次IACMR线下研讨班,收获颇丰。在课堂上,顶尖学者们的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更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在研究中的严谨态度和对管理实践问题的深刻洞见。尤其是在李宁老师带领的小组讨论中,他总是能精准地指出我们的研究不足,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我们完善proposal。
这次研讨班不仅提升了我的学术能力,还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在短短几天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支持和鼓励。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学术交流的价值。
同时,我也非常感谢IACMR和山东大学提供的宝贵平台,以及所有老师的辛勤付出和耐心指导。我强烈推荐师弟师妹们参加IACMR研讨班,这不仅是一次提升学术知识的机会,更是一次难得的交流与学习的经历。山东大学的美丽校园也让我流连忘返,希望未来有机会和小伙伴们再度相聚!
崔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IACMR workshop,尽管只有短短四天却收获良多。会议现场领域顶尖的教授和学者每天都为我们阐述了不同主题的讲座报告,内容涵盖了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等等,给予了我们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指导。此外每天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小组讨论是我参加这次会议最影响深刻的地方。我们小组的同学们大多以职场AI应用为主题,同样研究这一领域问题的李宁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尽管开始的时候,全组”i“人,由于主题新颖,我们的想法往往也非常“天马行空“,同学们总能从各个角度提出有趣的idea,讨论氛围总是轻松自由。正因如此,小组成员也渐渐从”i“转””e”。总之,非常感谢这段奇遇,感谢各位老师、同学,望有缘再见!
王甜 山东科技大学
尽管正值酷暑,IACMR与山大却让人如沐春风。课堂上,知识如同一场盛宴,让人享受不已;课下,美食不断,让人流连忘返。专家教授们倾囊相授,使我受益匪浅。在第一小组,我结识了一群既活泼又严谨的科学家朋友。在黄旭老师的慷慨指导与引领下,第一小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切磋。让我对如何科学地进行科学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虚此行,期待未来再次相聚!
对课堂的感想 工作坊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多个方面。授课的老师们都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他们不仅传授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从理论到数据分析到研究设计,让我对如何开展高质量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每节课后,我都感觉受益匪浅,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充满了信心。
对小组讨论的感受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和其他学员共同探讨了各自的研究课题和方法。通过互相分享和交流,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各自研究的理解,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灵感。每位成员都积极参与,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见解,这种集体智慧的碰撞,使得讨论过程非常充实且富有成效。我们意识到,一个好的研究的起点是一个好的、清晰的研究问题。这种认识促使我们在讨论中更加注重问题的明确性和可行性。
邹芸卿 中国人民大学
在讨论中,我们针对具体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研究设计到数据收集和分析,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通过这种互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也发现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改进空间。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鼓励,使得整个讨论过程充满了积极的能量和创新的火花。
在追逐AI科学研究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要用开放的心态与AI合作共创,借助AI提高自己的实力。在讨论中,我们交流了如何在研究中有效利用AI技术,以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质量。这种开放和合作的心态,将帮助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在与李宁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学会了如何将一个想法转化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并将这个研究问题发展为一个好的研究。李老师详细讲解了如何设计研究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研究,这为我们未来努力完成一个好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指导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学术能力,也激发了我们对研究的热情和信心。
通过小组讨论,我深刻体会到,学术研究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和集体智慧的贡献。通过与不同背景和专业的学员合作,我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学到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这对我未来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帮助。
马兰明 山东大学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IACMR研究方法工作坊,借此机会结交了各个高校的老师和同学,感受到学术圈百花齐放的生态。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作为此处活动的主办方,一如既往地展现了山东的大气和热情,我作为本校的同学,也为此次活动圆满举办感到自豪。对于IACMR,我慕名已久,之前在学会的线上平台听过各位老师和学者的讲座,这一次活动第一次见过他们本人,他们优雅睿智的言谈、积淀深厚的思考、以及虚怀如谷的品质和甘为人梯的精神令我印象深刻,奋斗在学术前沿的他们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也提供着明确的指引,做“顶天立地”的学问,做立足于中国现象的研究,感谢IACMR汇聚了这些优秀的学者,让后生晚辈得以有机会受前人学者们的熏陶与帮助,更快地找到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点燃颇高的学术热情,并帮助整个学术圈从选题到方法建立和达成一些共识。最后通过这次会议,我见识到许多同学的研究模型,不乏有一些别开生面的如关于返乡创业者,女性生育等方面的研究。这扩大了我的学术视野,就像陈晓萍老师说的“不要困在学术象牙塔”,学者要善于观察现象,并从现象中提炼问题,而不是从文献中来到文献中去。总之,感谢IACMR和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此次活动,获益良多,终身受用!
王佳靖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参加IACMR研讨会是一次难忘的学习与交流之旅。现场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学者,他们深入浅出地解析各种研究方法,让我深受启发,不仅开阔了视野,也提升了实证研究的理解层次。小组讨论环节活跃而富有深度,大家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火花,这不仅锻炼了我的批判性思考,也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精彩的节目表演则为紧张的专业氛围增添了艺术的调味品,让人在知识的海洋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这次研讨会是专业知识的盛宴,我深信,这些经历将丰富我的学术生涯,激发我在未来的研究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王旭 上海外国语大学
这次的IACMR研讨班极大地建立了我的professional identity,使我坚定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名青椒的想法。短短四天,在各位顶级专家的点拨和指导下,我对OB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建构有了新的认识,纠正了以往的错误认知。此外我还结实了许多不少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的博士生小伙伴,在一次次小组汇报展示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本次研讨班不仅仅是学习机会,也是博士生互相交流、彼此加油打气、继续奋力前行的加油站。
很开心这次研讨班相聚在我家乡的顶级学府-山东大学,山大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安排和服务让我感觉到宾至如归,也感受到山大对人才的重视。
此次研讨班成为我学术研究征程的新起点,在未来,我将继续深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话题,并且希望能够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彭艺璇 浙江大学
这次研讨会非常适合研究刚入门的“科研小白”以及想要进一步提升方法素养的研究者。这个课程对现在主流研究方法做了统筹的回顾,让博士研究生的方法工具箱更加丰富了。而且方法课设置了提案讨论环节,感谢我们的组长刘武老师和各位团队成员,这对我的研究素养有了大大的提升!也让我感受到了科研社区的温暖氛围,让我的科研之路更加坚定有力量。
高翔宇 岭南大学
感谢IACMR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重回母校,在四天密集的研讨中,感受来自世界各地知名学者的学术风采,和五湖四海的小伙伴相互交流学习。我们小组的指导教授是宋照礼老师,在每次讨论中,宋老师总是能给我们提纲挈领的建议,使我们了解一个好的研究应该要有意义,有场景感,同时还要有严谨的设计。在小组中也结识到很多有相似研究兴趣的小伙伴,和他们的交流中收获良多。最后还要感谢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热情用心的组织。重回母校,见到了很多熟悉的老师与同学,也看到了学院积极的发展变化,衷心祝愿IACMR和山大管院发展越来越好。
黄华东 华东师范大学
有幸在本次研讨会与各位优秀的学者和同学一起度过数个紧张而充实的日夜。每位老师都倾囊相授,密集的学习和交流让我获益匪浅,也激励着我继续奋进。特别是在宋照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对如何开展一项好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小组讨论中,宋照礼老师从研究的意义、有趣性和严谨性等方面引领我们改进研究提案。老师总能敏锐地指出我们提案中存在的问题,并耐心地解答我们的疑问。宋老师不仅在学术研究上用心引领我们,还一直提醒我们要照顾好身体,多陪伴家人。也非常幸运能在这里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互相鼓励,互帮互助,共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前的一晚,宋老师在研讨结束后带着我们夜登济南千佛山。站在山顶,在夜色中俯瞰被灯火点缀的城市,回忆这几天的点滴,心中充满了感慨。感谢IAMCR和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期待和老师、同学们的再次相聚。
曹杰 南京大学
记2024年IACMR方法培训班
公历七月七日,我首次来到美丽的山东大学,有幸参加如此盛大的学术会议令我倍感鼓舞,在中心校区的四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学术伙伴,更有幸能同时聆听诸多著名华人学者的心得体会。有的老师很理性,讲述时条理清晰;而有的老师演讲侃侃而谈富有感染力。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我们既要抽身“事外”,又要置身“事中”,否则就会失去社科的灵魂。平心而论,为期四天的课程并不能真正掌握一门方法,但是却提供了结识良师益友的机会,这对非学术明星的普通博士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机会,而我更是幸运,能站在讲台上同时接受很多老师的指导,虽然我还只有初步的想法,但老师们还是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我合乎逻辑的“质询”,我受益匪浅。所以,基于这样的理由,我会把IACMR方法培训班推荐给我的后辈甚至是学生们(未来),希望以后能在南京大学举办。
祝贵培训班越办越好!
甲辰年六月初八
黄杰 河南大学
非常荣幸参加2024年IACMR研究方法工作坊,在四天的时间里,13位人力资源和组织管理领域国内外顶尖学者深入浅出的传道授业,为我们奉献了美味的学术大餐。例如,陈晓萍老师关于学术思想和道德的讲座,黄旭老师关于如何做有理论基础和贡献的讲座,张震老师关于匹配响应面分析的讲座,井润田老师关于如何进行案例研究的讲座等,向我们毫无保留地传授了如何树立远大的学术理想,如何坚守学术道德和伦理,如何加强高质量研究的理论及方法,解决了我心中的很多困惑。除了讲座,由每个老师带领的小组讨论也促使大家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更加细致地学到了世界顶尖学者的研究思维。我们小组的指导老师是张震老师,张老师和蔼可亲,学术讨论氛围轻松愉快。我在这里认识了其他高校的青年教师同行及博士生,大家互相支持和帮助,收获了美好友谊。总之,此次研究方法工作坊让我对如何做有理论贡献的研究,如何做有意思的细致研究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学术生涯漫长,舒适圈里很难做出高质量成果,多出来走走看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金铭 武汉大学
在山大的四天培训,我从许多方面都得到了收获。首先,在老师授课阶段,老师们分别从不同方向与视角进行讲解,使我了解到了许多新知识。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张震老师的耐心指点与教导,以及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细心点评与建议,使我的研究提案得到了丰富与充实。最后,在后勤保障部分,山大真的细心周到,不仅饭好吃,工作人员也非常热情。总的来说,这次真的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最后,衷心祝愿IACMR,越办越好!
欧阳秀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首先,能够参加这个会议,我心怀感恩。特别感谢我的老板Kim Tae Yeol教授,在他收到会议邮件的第一时间,就转发给我并询问我是否感兴趣,并表示如果我愿意参加,他会全力支持。在得知我有意参加会议后,他几天内就帮我写好了推荐信,并鼓励我好好学习。这种无私的关心和支持,正是学术界前辈对后辈的深情厚意。
此外,我也要感谢会议的赵晓老师。当我看到会议要求参与者必须是博士生一年级以上或工作五年内的青年教师时,我向她咨询是否可以申请参会。赵老师毫不犹豫地鼓励我积极申请,给了我莫大的信心。
在会议中,我很幸运地成为了张震老师组的一员。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个人都认真地汇报并修改了自己的提案。我们从老师的建议和组员的积极发言中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老师的责任心、总结能力以及他积极肯定他人、为他人的提案添砖加瓦的精神。能够近距离向这样的前辈学习,我感到非常开心。
我们的组员也非常出色,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也没有一丝距离感,反而更加谦逊,热心为大家提出好的修改建议。在学习之余,我们也玩得很开心,特别是在准备节目的过程中,大家都乐在其中,全员积极参与。这次经历对我来说非常宝贵,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科研人士和教师的职业意义。
唯一的小遗憾是,我希望每个主题的课程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这样教授们可以更详细地讲解研究方法的来龙去脉。对此,我期待未来IACMR能有更多详细的方法分享会。
再次感谢为这个会议付出努力的每一个人,感恩相聚,期待在世界各地的下一次相见,彼此鼓励和支持。
段晓晓 香港理工大学
这次参加workshop最大的收获之一是我们要做research with impact。我在四川调研的时候,有个返乡拍视频又开农场帮当地带货的创业者当时特别艰难,资金链快断掉,当时不知道怎么拍视频,我当时就在想我的研究真的可以帮到这样面临困境的创业者吗? 我们的小组老师张志学这次也是反复跟我们强调要研究“真问题”,小组每位同学也都在致力于帮助解决各自领域的问题.“利他就是利己”,相信我们在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也会自然而然实现我们的职业目标.
这次是我第二次来山大,山大更美了.高考那年春天我来山大参加自主招生的考试,当时老师问了我“梦想是什么?”我已经忘记当时自己当时怎么回答了,但是只记得当时的小女孩万分激动地分享了她18岁后的规划.这次来山大,来参加我们IACMR的交流,又让我想起来这个问题.在山大,在孔圣之地,燃起了一种追求真学问,做出真贡献的梦想.
齐超 山东大学
盛夏时节齐聚泉城,有幸参与IACMR管理研究方法论坛,共襄学术盛会。
知识密集型的四天,有幸得到贾老师深厚的学术指导,学习了各位老师对于学术研究的严谨,以及与各位小伙伴思想的碰撞,有趣而又深刻。
在未来的研究中,会在以后得研究中继续保持学术研究的初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保持科研初心。
周欣雨 北京大学
能够参加2024年IACMR研究方法研讨班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且宝贵的学术探索之旅。这几天里,我不仅获得了前沿的理论知识,更在讨论中锻炼了我的研究技能。
研讨班的课堂内容丰富、节奏紧凑,每一场讲座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授课教师们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引导我们深入理解了管理研究的精髓。
在贾良定教授的指导下,我受益匪浅。贾教授不仅以其专业知识为我们的研究提案提供了精准的反馈,更以其亲和力和耐心,营造了一个开放而富有成效的讨论环境。在贾教授的引领下,我们小组成员之间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最后,我对山大管院和IACMR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从专业的课程设置到细致的会务安排,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组织者的精心策划和周到考虑。
未来,我将把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未来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同时,我也期待与IACMR以及所有同行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推动管理知识的更新。“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愿与诸位在未来再重逢,续写故事的下一章。
路一帆 诺丁汉大学
这个七月,在济南参加IACMR研究方法工作坊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首先要特别感谢井润田教授的建设性建议和针对性的指导,他全面的思考和缜密的逻辑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质性研究,特别是扎根理论在国内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应用的信心。同时,也要感谢第十组全体成员的支持和合作,大家的交流与讨论,有时甚至是辩论,都让我受益匪浅,极大地启发了我的研究思路。感谢IACMR提供的平台,感谢井润田教授和全体可爱的十组成员,也感谢好客的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我们下次见。
王丹 浙江工业大学
感言:四天的IACMR学术之旅结束了,回首这四天,可以用四个感来总结。
感动:导师组的井润田老师在出差劳碌奔波之中还尽心尽力悉心指导大家!
感慨:小组同学们优秀、真诚、可爱、上进!
感恩:学者前辈们倾囊相授,在一对一学术交流过程中对青年学者坦诚相待!
感悟:追求卓越!科研使我进步!科研使我优秀!我爱科研!
刘榆潇 澳门科技大学
感谢IACMR给予的机会,参加本次济南工作坊。本次工作坊为研究生和青年研究者提供了同知识起舞、向前辈学习、与同学交流的平台。
于四天课程学习中,我们接触了全新的、不曾涉及的研究方法,也查缺补漏熟悉的领域,拓宽了视野。不仅如此,前辈老师们还各自分享了曾经的顶刊发表历程,其严谨,其艰辛,令人敬佩不已;而其间发生的趣事,让我产生了仿佛距离UTD又近了一步的错觉。
除课程学习外,工作坊的小组研讨设计堪称宝藏。在沈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第十一小组成员各自分享提案,相互学习,与建言。逐步完善自己的研究。应感谢我的各位组员对我的畅所欲言和胡说八道的包容与厚待。四天的时间不长,情谊却不可谓不满。希望大家伙儿们都在未来的路上笑着一路生花!
吴妍 复旦大学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24年IACMR研究方法研讨班,这次在山东举办的线下活动让我收获颇丰,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回想起这几天的经历,内心依然充满激动和感恩。首先特别想感谢的是我们小组的指导老师,沈伟老师不仅是一位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更像是一位慈祥的大家长。他细心组织每次小组讨论,认真聆听每位成员的汇报,并给予深入、中肯的指导。更难能可贵的是,沈老师不吝分享自己的学术经历,为我们讲解文章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读博期间和论文发表需要注意的事项。沈老师还经常带领小组成员一起用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不仅讨论学术问题,还分享各自的生活趣事和未来规划。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术共同体的温暖,也让我对未来的学术道路充满期待。其次想感谢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和研究领域,但都怀着对学术的热忱。在每次的讨论中,大家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慷慨分享相关文献和数据库资源,为彼此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有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经过大家的讨论,往往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灵感。最后,感谢每一位授课老师的用心与付出,老师们授课内容很实用很精彩,对于比较熟悉的研究方法,可以查缺补漏并加深理解,新接触的研究方法对未来的研究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当研讨班结束时,我心中充满不舍。衷心感谢IACMR提供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期待明年在西安再次相聚!
杨心语 清华大学
交流是增加科研自我效能的好方法——-IACMR小记
在IACMR工作坊的时光,对我来说十分难忘。在山大的四天,我不仅学到了前沿的知识,打破了认知的局限,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这真是一段难得的宝贵经历。初次听说IACMR工作坊,是因为我的导师的推荐。她多年前曾参加过早期的工作坊,收获颇丰,因此力荐我们也去尝试一下。怀揣着期待的心情,我参加了这次工作坊,而事实证明,这趟旅程确实不虚此行。
记得第一天的欢迎晚宴上,我们还彼此陌生,只是小心翼翼地与周围的同学交换着意见。然而,谁能想到,仅仅四天之后,我们就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种友谊的升温,就像是被点燃的火花,迅速燃烧起来,成为了我们团队合作和共同成长的重要基石。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科研更加热情,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工作坊的第一天上午,陈晓萍老师为我们讲授了“负责的管理学研究”这一主题,她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让我受益匪浅。我趁机向她请教了一个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什么现有的管理学研究往往没有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陈晓萍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沟通桥梁,需要那些既有深厚研究背景又懂实践的人来架起这座桥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深以为然,这番话也让我对管理学研究的价值和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贾良定老师给我们展示的科研文档中的细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十几年前的每一份底稿都有仔细编号,每一天的工作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溯源之严谨令人叹为观止。看着他那井然有序的科研文档,我不禁回想起自己总是把所有材料都杂乱无章地堆在桌面上的坏习惯,顿时感到十分羞愧和脸红。沈伟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什么是longitudinal study,以及不同hypothesis的写法和特性。其中他介绍的动态对比和静态对比的hypothesis解答了我长期以来的困惑。
除了听沈老师讲课,我也是他带领的proposal小组的一员除了在课堂上聆听沈老师的教诲,我还有幸成为了他带领的proposal小组的一员。在这个小组里,沈老师总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耐心聆听每位同学的提案,并给予我们宝贵的、建设性的建议。整个交流过程充满了平等和放松的氛围,我们9位同学在沈老师的精心组织下,纷纷七嘴八舌地贡献着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一篇篇优秀的proposal,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初见雏形。然而,这也是一场如同马拉松般的培训。每天持续到晚上九点半的4个小时的高强度讨论,要求我们对自己的proposal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然后,第二天继续讨论,接着再修改。就这样,三天下来,我们的proposal变得愈发丰满和成熟,而同学们也都因为这场精神的马拉松而略显疲惫,但却收获满满。
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我们小组在闲暇时间也常常聚在一起,一起去山大食堂品尝美食,一起聆听精彩的讲座,沈老师还带着我们体验了济南的特色美食,那些味道至今仍然让我回味无穷。汇报演出那天,我们更是将快乐推向了高潮。我们唱了自己改编的《sound of science》,通过这种看似恶搞的方式,抒发了我们对科研的热爱和执着。那首歌,成为了我们那几天快乐时光的最好见证。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同学们在分别时依依不舍,但我们约定了来日再见,那份期待和憧憬至今仍然温暖着我的心。
在这里,我想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感谢我的导师大力支持我来参会,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多优秀的研究者和思想。感谢山大提供的丰富美食,它们不仅填饱了我们的饥肠辘辘,更给我们带来了味蕾的享受。感谢IACMR协会将这些优秀的研究者们聚集在一起,让我可以持续学习,不断成长。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沈伟老师和我们的9位组员:张欣、应熠、孙栋梁、宋易霏、吴妍、张嘉乐、刘榆潇、范晓敏。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科研同伴的惺惺相惜、suggest而非judge的支持。期待再次见到大家,共同续写我们的科研篇章。
孙冒罡 上海财经大学
好客山东、人杰地灵,学无止境、气有浩然,非常感谢能有机会参加在山东大学举办的IACMR研究方法研讨班,也很荣幸能有这个平台和来自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和博士生们汇聚一堂,交流彼此的学术观点。在为期五天的高强度学习和头脑风暴中,我对于如何做高质量的组织管理研究,尤其是对如何深入发掘中国情境下的前沿问题、并使用合适的研究设计和方法等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各位授课老师认真严谨、风格不同,针对所擅长的研究方法给出了非常富有洞见的建议,小组讨论中导师和小伙伴们也非常认真给出反馈,帮助我更好地改进自己的研究。在本次研讨会中,我感悟到了IACMR学会精神的传承、得到了前辈学者们的勉励与指点、体会到了同龄人思维碰撞和开怀畅谈时的快乐,这必将是我学术训练过程中难忘的一段记忆。研究是门手艺活,我深知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这次研讨班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星河灿烂,人间滚烫,作为一名在漫漫长路中前行的青年学者,我会继续努力,希望能够秉持学术的坚守和品味,用更加扎实的理论、准确的方法做出有温度的研究,为提升学会的影响力、推动中国情境下的管理学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将学术的火炬举的更高、燃的更亮。最后,我对为本届研讨会做出贡献的每一位老师、同学、志愿者以及没有见到面的陌生人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来日方长,诸君保重,有缘再见!
王智凯 上海交通大学
这次参加研究方法工作坊收获颇丰,我了解到实验设计严谨性的不可或缺;机器学习在发展管理理论中的应用;经验主义、构建主义、现实主义等不同观点与创业研究的精密结合;案例研究中两种范式的争议;在研究设计中考虑内生性问题的重要性。
特别的是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在研究进展方面受益匪浅。促使我更深入地梳理有关组织设计的文献,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
总的来说,这次研究工作坊使我认识到自己在研究设计方面的不足,并深刻认识到学好研究方法对于理论理解的重要性。此外,我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将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共同进步。
徐钟宁 香港中文大学
学术激情,点燃盛夏——IACMR工作坊山东大学行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山东大学举办的IACMR工作坊,内心充满感激与感动。
首先,山东大学的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正值盛夏,但主办方的周到安排让我们倍感清凉舒适。无论是便利的住宿还是丰富的餐食,都体现了山东大学的细心和用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专注学习的理想环境。
其次,本次工作坊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顶尖学府的教授,这种学术盛宴令人振奋。我有幸被分在了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赵雁飞教授的小组。赵老师不仅学识渊博,更是平易近人。他耐心解答我们的疑问,为我们指明研究方向,其渊博的学识和亲切的指导让我深受启发。
在小组讨论中,来自各大高校的同学们齐心协力,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启发,这种思想的碰撞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更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IACMR的精心组织和山东大学的周到安排,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能够聆听世界顶级学者的指导,与来自各地的优秀同侪交流,这样的经历无疑是我学术生涯中的一大亮点。
衷心感谢IACMR和山东大学为我们创造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这个炎热的夏天因为这次工作坊而变得格外清凉而充实。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难忘的回忆,激励我在未来的研究道路上不断前行。
王亚婷 中国人民大学
在本次工作坊落幕之后,我依然回味良久。导师们以他们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场思想的盛宴;同学们则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了这场知识的探索之旅。我尤其钟爱小组讨论环节,它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智慧的碰撞。在张震老师的悉心引导下,我们每晚的讨论都能持续两三个小时,张老师总是能够提出富有洞察力的建议,他的耐心和包容让我们每一位参与者都深受感动。
正如古人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张老师不仅以其深厚的专业造诣令人敬仰,更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德行的引领!
薛梅 宁夏大学
非常有幸参加今年的工作坊。虽然在会议开始之前,从日程安排中便预感到此次将会是一场密集的学习之旅,但没有想到实际密度如此之大。总体回想起来,大致有种“梦回高三”的感觉。
白天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凑,每位授课教授都是领域内的顶尖高手。课程中教授们精准的知识点和精妙的表述快速飘过,频繁出现一语点破玄机的感觉,心里不停顿悟“原来是这样”。教授们的讲授在引导我们走向方法的本源,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方法的准确应用和创新。几位教授在方法上给出的本质性指导和优质的研究案例,为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方法精进和应用体会提供了宝贵的指引。当然此过程中,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认知和生物资源,山东大学提供的茶歇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补给,非常重要且感谢!
课程以外,研讨环节的实际体验大大超出预期。首先是小组指导教授张震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老师?这个充满了惊讶与感动的表述来自每一位小组成员。张老师每天晚上都陪伴我们到十点往后,非常认真的为每一位成员的研究提供有帮助的改进意见。大家的项目进度不一,有的idea还在初级阶段,有的模型还没有特别清晰,无论何种,张老师都在鼓励大家继续推进,且认真地思考如何帮助大家提升。所有与研究有关的问题,无论到几点,张老师均有问必答。我与小组一位青椒聊天时一致慨叹,这不仅仅是研究方法学习,更是一场师风师德教育。张老师在用自己的言行教授我们如何成为一名令人尊敬的好老师。
在张老师的影响下,我们小组非常投入和团结,形成了很多有益的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甚至合作意向。以致在最后的节目表演环节,大家都热情投入,一起裁纸做道具,一起练习。我们戏称是要报恩张老师,所以让表演啥都行。
最后,要真诚的感谢山东大学和IACMR。我在工作快两年的时间里,也配合学院领导和同事们承办过几次会议,期间的辛苦和付出是无形且实在的。本次会议的体验很好,感谢山东大学所有会务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周到安排。IACMR一直让我有种拳拳之心的感觉,像一位对学生满怀热切期望的老师,在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帮助成长。因为IACMR的存在,我们收获了太多的学术裨益,让国内的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丰富的学术资源,在科研路上创造更多可能。
这是一次远超预期的学习之旅,感谢所有教授、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投入与用心。深信IACMR的workshop会持续给中国管理研究注入能量,我会向所有还没有参加过的同学和同事按头安利!
李丹阳 澳门科技大学
齐聚山东大学 相约IACMR
首先,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如此高质量的2024年IACMR研究方法研讨班,在美丽的山东大学度过了无比美好且充实的四天。
四天的研讨学习与探讨,我收获颇多,包括理论的重要性,研究设计的严谨性与研究数据的透明性等,都使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第一次近距离与领域内各位优秀学者接触、探讨学术问题,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本次研讨班,讲座从研究范式、理论到各种前沿的研究方法和经典的研究方法等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不仅感受到各位优秀学者从内心深处发出的那份对科研事业的热爱,非常佩服他们多年来坚持求知若渴、探索真理的精神,而且感受到他们的求知不仅仅是为了纯粹的学术,更是从内而外的那股当代学者所展现的对当今乃至未来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最后一天微观组结束汇报后,各位评委老师的总结发言,对现有研究趋势、困境和发展方向的总结和展望,对我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也让我感觉非常温暖,学术之路是孤独的,但同时我们也是幸运的,有学术大牛作为引领者,为我们指出问题和努力方向,学术界互相扶持,守望相助,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信心。非常感谢老师们对于问题的耐心解答和对学术新人的包容与引导,老师辛苦了!每位老师都为我的学术之路和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都提供了典范和榜样。
根据我的Proposal选题方向,很荣幸被分到了张震老师组。短短几天的交流,张老师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为人谦逊亲和、看待问题能够直击要害、解答难题时耐心细致、并且一针见血。他对我们小组每一位成员的Proposal都非常充分且细致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不遗余力地站在我们每个人的角度,同时结合审稿人可能的comments,为我们提供可行性极高的修改意见,帮助我们实现思维突破的过程。每晚的小组讨论都无比充分和尽兴,张老师不辞辛劳地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修改意见,还会非常贴心地为我们解答白天课程中产生的疑问,同时也会随和亲切地分享自己的经验,让讨论室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张老师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为我们今后的学术发展提供了指引之路。不仅如此,张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随和耐心的教导,也为我们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提供了典范,非常感谢张老师,您真的辛苦了!
四天的研讨与学习,我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扎实的学术功底、踏实的学习态度、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感谢各位小伙伴为我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包容、陪伴。因为小组成员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也有同为博士生的师兄师姐和师弟,我的收获非常丰富,感谢薛梅老师、助教老师芬芬老师、亚婷老师、黄杰老师和曹曼老师对于工作经验和心得的分享以及做学术研究的经验分享,为我以后参加工作和学术生涯指引了方向;感谢曹杰师兄、欧阳师姐、金铭师姐和昊男提供的修改意见和帮助,助教王芬芬老师的细心和妥帖也让我感觉非常踏实,最后的小组表演节目的排练真的非常开心,大家常常捧腹大笑、笑作一团,是现在我结束几天之后回味还会频频笑出声的程度,真的是非常宝贵有趣的回忆!也非常幸运认识了同校的榆潇师兄、华东师兄,还感谢凌云、鑫瑞、冒罡、思宇师姐等朋友的陪伴,非常高兴能和大家相遇、相识、相知,非常珍惜我们的这段缘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再次重逢!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在结束之后也感觉不舍,甚至有点不习惯第二天没有各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和同学们的陪伴。最后,再次感谢充满魅力和学术氛围浓厚的山东大学、感谢IACMR为我们提供的平台和机会,感谢为我们今后学术之路慷慨相狩的各位优秀学者、感谢每一位为这次研讨班成功举办在台上台下辛勤付出的志愿者们和学会工作人员们!四天的Workshop在精彩纷呈的晚会之中圆满结束。这四天的学习和研讨对于我是非常宝贵的经历,会陪伴我以后数十年学术生涯的日日夜夜,我感觉真的非常幸运在学术生涯的起点与IACMR相遇,为我的学术生涯开了一个好头,我也会向师弟师妹和朋友强烈推荐IACMR研究方法研讨班。我漫长的科研之旅再度起航,我会谨记各位老师的教导,坚守初心、脚踏实地,向着理想的彼岸前进!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各位同学前途似锦,学术之路顺遂!
牛笑悦 吉林大学
四天时间转瞬即逝,回顾这些天,真的很荣幸能在盛夏与各位优秀前辈和同行们相聚泉城,参与这场学术盛宴。短短的四天内,每一场学术报告和讨论都使我获益匪浅。学术报告环节,顶级学者们为我们带来无私的经验分享和谆谆教诲,不仅使我真切了解到优质研究发表背后所需要付出的艰辛和毅力,而且开阔了我的视野,启发我从多种角度来思考研究问题;小组讨论环节,小伙伴们的热情讨论也碰撞出了很多新的火花,为我们各自的研究带来了很多新的灵感,导师的点拨和鼓励更是助力我们的研究更上一层楼。此外,本次学术之旅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而且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高强度学习之余和小伙伴们的相处是疲惫时最治愈的良药。正如井老师在开幕式上所说,这次研讨学习之旅是我在博士生涯非常难忘的一次经历,更将是我今后宝贵的财富。
白君丽 西安交通大学
仲夏时节,在美丽的泉城济南,有幸参加了在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举办的IACMR工作坊,特别是能够近距离的倾听海内外优秀学者的指导,我感到无比荣幸和激动。在为期4天密集的课程学习当中,讲授教师们以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娓娓道来如何做高质量的管理学研究,并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不同的层面给参与学者带来细致的指导。特别荣幸能成为姜翰老师组的一员,他从研究内容、方法上给每个成员的提案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且基于“MNEs 全球专利撤回”这一具体提案,通过引领小组讨论,带领全组成员从研究话题的挖掘、理论选择、模型构建、研究设计到理论贡献,非常系统、全面地进行了一个研究的构思和设计。在姜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沉浸式地学习了深入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姜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也给参与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加此次IACMR工作坊,每一天都充满了知识的滋养和与同伴的思想碰撞,所有授课老师对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怀,让人由衷敬佩。未来我将以各位前辈为楷模,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争取做出对国际商务领域有积极贡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