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心灵的前辈:缅怀梁觉老师
文 张志学
昨天晚上十点半,从邮件中得知梁觉老师去世,我在办公室非常伤心,也为梁老师祈福。
去年12月5日,在香港科大举行的关于中国企业创新的论坛上,梁老师和龚亚平召集了一个专题,邀我演讲。离别之际,我们还约定之后要开展活动。在这次论坛上,我告诉梁老师,我和魏昕及陈晓萍的文章目前在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接受第三轮评审,文章中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梁老师提出的避免分裂。我告诉梁老师,等文章接受后就发给他,表明他基于中国环境提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被国际学术界进一步接受。等我们的文章接受时,却得知梁老师病重。我一直期待他身体恢复后将文章发给他。前一段时间,与国际学者在一起时,大家总会关心梁老师的近况。4月18日在马里兰大学参加一个论坛之余,我们也都希望了解梁觉老师的情况。昨天晚上,来访的凯洛格商学院Jeanne Brett教授问我梁老师的情况,我说知道他病重在医院,希望他好起来。如今,这个坏消息令我难以接受,我失去了令我尊敬的师长和合作者。今天早晨,当我将这个坏消息告诉Jeanne,她眼泪汪汪。今天学院也有几位同事向我确认,每次想起梁老师的这个消息,我心情特别难过。
我在香港理工大学工作的最后一段时间,想到即将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任教,从一个纯粹的心理学研究者转为组织管理研究者。此前,我没有管理研究的经验,希望向前辈学习。杨国枢老师到香港访问,晚上一批学者在杨中芳老师家聚会,我见到梁觉老师,此前拜读了他在JPSP上关于中美公平判断差异的文章,也了解他的卓越成就。这次见面,梁老师向我分享了以社会心理学视角从事组织管理研究的经验。2000年春天,Michael Morris到香港访问,梁老师邀请我去他家参加聚会,大家聊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到北京大学任教之后,困惑于如何从心理学研究向管理研究转换。后来去Kellogg管理学院学习,得到了Jeanne Brett等具有心理学背景的管理学者的很多帮助。2001年底,Jeanne邀请国际上最好的学者研讨跨文化谈判问题,梁觉老师也在受邀之列。他没有到Evanston会议现场,而是在香港通过视频发表了演讲,Tom Tyler代表与会者通过视频与他进行对话。在场的美欧心理学家对于他的演讲特别感兴趣,他离开视频后会场这边依然在热烈讨论他的观点。我心里想,一个华人学者能够获得国际上顶尖学者的推崇,让我敬佩。
光华管理学院创办国际博士生项目之后,我邀请梁老师与博士生们分享从事学术研究的心得。梁老师讲了自己的七个研究,都是他众多作品中引用率最高的。他给学生们开玩笑说,早知道只有这几篇文章被人们引用得多,就不会去写其他文章了。他分析这几篇文章为什么受同行关注,创新点在哪里。那次,他最后讲的就是关于“和谐”的研究。他说,年轻学者做研究,最安全的办法是,发现前人理论中的不足,寻找新的条件完善已有的理论。这种研究既有创新,风险也不高。而诸如中国的“和谐”这样的问题,是高风险的题目。他说到了他那个年龄,到了不以发表文章为目标的时候才敢做。那次演讲之后,我们到勺园的咖啡厅讨论“和谐与创新”等研究课题,我至今保持着讨论的笔记。后来,梁老师邀请我一起参加他从事的和谐与冲突处理的研究。这篇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上。文章先是运用香港的样本发展了三个维度的和谐量表,接着用中国大陆和澳大利亚两个样本验证了不同维度与冲突处理风格的关系,发现中澳样本都可以区分出和谐的三个维度,和谐中的“避免分裂”与冲突解决风格中的回避和支配正相关,而和谐中的“和谐增进”维度则与妥协和整合正相关。对于中国样本而言,避免分裂与妥协呈正相关,但这个关系在澳洲的样本中则不存在。由于博士论文涉及到人情的问题,我特别喜欢梁老师关于和谐的界定,因此在我后面的几项研究中,都将他的和谐概念引入其中。我们将梁老师的避免分裂理解为假和谐,发现认同假和谐的人,更有可能认为对上司提意见会导致坏结果,从而更不敢谏言。当这篇文章最终被JAP接受之时,梁老师已经住进了医院。我一直觉得他会比较快康复,那时再发给他。可是,我们再也没有机会感谢他的启迪了。
梁老师博学多才,机智过人,每一次与他聊天我都有新的收获。2005年他当时在香港城市大学担任管理系主任,不仅处理系里的行政工作,而且还注意发展年轻教员,同时自己还在产出一流的学术成果。我特地去拜访他向他取经。他告诉我他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平衡研究和行政、如何指导博士生。我从那时至今,一直按照他教我的方式去做,的确让我在繁重的教学和服务工作之余,还能够静下心来做研究。2009年底,我们一行十多人去德国一所大学访问。在长时间的晚餐过程中,我们大陆学者由于缺乏有趣的话题,而显得沉闷和无聊。但是,梁老师总是能够与德国同行们聊各种各样的有趣话题。事后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也是学术生活的一部分,他平时善于学习和积累,并思考看到的东西,当需要闲谈时就能够与别人分享和交流。我想这正是梁老师颇具研究洞察力和创造力的原因。
梁觉老师思想独立,但为人和善,他对于学术社区的贡献非常大。记得当台湾和大陆学者在讨论华人本土心理学的话题时,他在各种学术会议上总能够提出一些独立见解。今天看来,他的一些观点促进了华人社会心理学的健康发展。Anne Tsui老师在办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杂志时,需要找著名学者帮助她分担主编的工作。2011年的冬天,她约梁老师在Festival Walk午餐讨论MOR的问题并希望梁老师鼎力相助。当时梁老师也很忙,但为了将这个杂志办好,他慷慨地答应下来。我当时在场,我看到他们这样的国际知名学者对于学术社区发展的无私奉献,颇为他们的行为而感动。在那之后,梁老师作为副主编每年处理大量的MOR投稿,我也从他那里学习到怎样做一个对作者负责、并保证期刊质量的Senior Editor。
梁觉老师在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成就让人敬佩,他在跨文化心理学、国际商务和华人管理研究等领域为学术社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亲和、智慧、举重若轻,他作为卓越学者的风采永存我心。梁老师,志学怀念您!
张志学
201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