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 灵感之源 • 学术责任• 奉献精神

新闻资讯

得此良师,一生感激怀念

———纪念永远的恩师梁觉教授

林晓婉(澳门大学)
2015年5月27日

2015年5月25日,本来晴朗炎热的天气到了午后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傍晚时分,梁老师辞世的消息突然传来,让我瞬间眼泪决堤,心痛得不能自已。时隔两天,仍很难接受这是真的。头脑中不时地涌现老师的音容笑貌,和十年来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一切都是如此清晰,让人如何能够相信老师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犹记得,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攻读硕士学位时,我便从师长们那里经常听到梁老师的名字,好多老师评价他学术上建树很高,对人对学生又十分的nice。当我打算申请香港的博士学位时,心里一直期待要是能到梁老师门下就好了。非常幸运的,申请几个月后我收到了梁老师的电话。因为是面试电话,我很紧张。听出我的紧张,电话中梁老师和蔼可亲,努力让我放松,还表达他对我写的proposal的赞赏,鼓励我好好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我顺利的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在去香港之前,梁老师刚好去北京开会,便特意邀我见面。在这次轻松愉快的交谈中,老师告诉我很多香港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提醒我到时候在生活和学习上应该如何调节适应。

于是,带着些许紧张些许憧憬,我拉着我的大行李箱来到了香港,来到了梁老师的门下,开始了四年的博士生生涯。在这四年里,梁老师对工作的热忱和对学术的严谨,时时激励着我们。因为我的办公室就在他办公室的旁边,每天早上就看到他早早的坐在办公桌前,十分专注地思索着或敲打着键盘。每次我们写完东西交给他,他总是会在很短的时间给我们回复,即使是在周末。每次回复都能看到文章上布满了他的修改意见。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解释他的想法,引导我如何修改文章。任何一篇文章在他手下都要经历很多很多轮的反复修改,而当我们都已经改得烦躁了,他却依然能一遍又一遍仔细的阅读,给我指出任何一点小错误。

老师涉猎面很广,记忆力又很好,经常在讨论中能不断拓宽我们的思路,提醒我们要阅读哪一方面的发表在哪一年哪一本期刊上的文章。他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墙,全是书架摆满了书。他会突然想起哪本书对我们有用,随手就能从书架上把书拿下了借给我们阅读。我经常很好奇,他头脑里的知识和信息,究竟是怎么样编码存储的。这真是我们羡慕却望尘莫及的。

老师是严厉的,当我们敷衍马虎时,他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批评,当然,严厉的程度一定会根据他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了解而有所变化。他一句“I feel that you did not go through the paper carefully”便让我紧张懊恼半天,继而知错立改,所以他一直对我的批评较为温和委婉。几个受到老师严厉批评的师妹总是羡慕我受到的待遇。然而,我们都知道我们都是老师最疼爱的学生,他只是在用最合适的方式鞭策我们。

老师又是慈爱如父的。在香港的时候,他便经常带我们到处品尝美食,畅谈人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时,他总是会召集参会的学生,一起游玩。即使我们毕业后,在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任何困难时,他总是耐心的倾听,给我们意见或直接提供帮助。

与老师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14年北京的IACMR. 当时老师精神很好,心情也很愉快。我们聚在一起享用北京烤鸭。老师又像当年一样跟我们能谈天说地。好希望时间能定格在那愉快的瞬间,却未曾想那次竟成了永别。

老师在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有目共睹,自有权威们进行评论。在此,作为学生,我只是分享与老师相处的点滴,让大家从更多方面了解老师。据老师的太太转达,老师临终前还在惦记着我们这些学生。“Kwok regarded students as second daughters and he worried about students till the end.”他希望我们把手中的项目和研究好好继续下去,发表出来。我辈须共勉,不辜负老师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