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有无数的生命诞生,也有无数的生命离去,很多人的一生只是这世界一个匆匆过客。然而,有些人的离去,却牵动了那么多人的心!从昨天早上八点多,清华大学的曲庆老师在中国管理研究的微信群和OB交流群中发布“梁觉老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的消息后,群内很多来自不同院校的老师、同学都纷纷回忆起对梁觉老师的印象、以前与梁老师的交往、表达自己的悲痛与哀思等等。即使与梁老师没有直接接触过,也会被大家的情谊所感动,如同华中科技大学廖建桥教授所言:“我与梁觉老师没有私人交谊,但梁老师去世在同事间引起的反响使我感动。”廖老师还特作了一副挽联,以表示对梁觉老师的敬重和悼念:
学冠中西做跨文化研究桥梁
情系师生成新时代学者先觉
在这短短的两天内,多位与梁老师交往较多的老师赶时间写了纪念文章:徐淑英老师、陈晓萍老师、张志学老师、宋继文老师,还有梁老师的学生路琳、陈婷婷、李福荔、林晓婉也都连夜赶写文章,怀念她们与恩师相处中的点点滴滴。
我们也收到了梁老师夫人Yumi写来的信,介绍了梁老师的病情及去世前的情况,并表达了她对给予帮助和安慰的友人的感谢。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赢得了这么多人的尊重、怀念和爱?很遗憾,我本人与梁觉老师没有直接交往过,只是在2013年AoM大会期间见过他,去年在北京IACMR大会上,因为忙于会务,都没有机会去看看梁老师,不曾想,这成了永久的遗憾!
2012年9月份我到IACMR工作,不久就听到梁觉老师的大名。看看MOR,“Kwok Leung”是每一期都出现的名字。实际上,梁觉老师自2005年《组织管理研究》创刊伊始,就是编辑审稿委员会的一员,第二年(2006年)即成为资深编辑,2011年第七卷开始,梁老师担任副主编工作,2014年创刊主编徐淑英老师退休,Arie Lewin接手主编后,仍聘梁老师为第一副主编。十余年来,梁老师为多少书稿倾注了多少日夜、多少心血,已无从计算。这些工作,想必是梁老师在繁忙的日程中挤出时间来做,为培养年轻一代、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梁老师没有报酬、无怨无悔。
除了审阅论文、做编辑工作,梁老师还参与了IACMR举办的多期研究方法研讨班,讲课、带领小组讨论,每天一直忙到晚上,每期四、五天的连续高强度工作……而所有这些,都是他正式工作之外的“义务工作”!从大家的回忆中,梁老师永远都是笑眯眯的,几乎有求必应:无论审稿、编辑、讲课……,从没人听他抱怨他太忙、时间不够等等;他在伊利诺大学的导师也说他是一个“在压力状态下达到最佳工作状态”的人。他的夫人也说“Kwok put me and children first all the time.” 那么,梁老师是“超人”吗?还是他一天有48小时?我们又有谁知道这背后的真实情况呢?正如樊景立老师所说:We will never know the tru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work ethics and his health condition. 如果说梁老师是“超人”,那么是他以超过常人的智慧和效率,处理着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事务,又以超过常人的热情与干劲,投入他热爱的研究工作,还以超过常人的涵养和素质,在生活中以微笑示人、将坦然、乐观带给别人!
梁老师离开前,刚刚过完了他57岁的生日。“英年早逝”,这是大家的感觉。梁老师凝练了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长度中,极大地拓展了生命的宽度!他与国际上学术同仁们的关系、他为其他机构组织所做义工的领域,如同其枝条般繁茂并伸向四面八方;他对年轻学者的帮助就如提供的巨大树冠,惠及了海内外无数学子。今天,他虽然离去,曾经受益于他的同仁、学子,如同榕树的“气生根”,已在各地落地生根,支撑起新的一片天地。
最后,借用复旦大学李绪红老师的话:“代替昨天我们的震惊和悲痛,而珍藏在未来记忆中的会是梁觉老师给我们学术界贡献的那么多好文章和跨文化心理的研究成果,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一直在影响和启发着我们这些做中国管理心理研究的学者,受益深深!”梁老师,您的精神我们留下了!
梁老师,在天堂里好好休息吧!
姚志君,IA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