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 灵感之源 • 学术责任• 奉献精神

讲座报告

第五期讲座回顾|如何在课堂中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出色的内容,还取决于是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如何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范德堡大学管理学教授、IACMR前任主席Ray Friedman以此为主题在第五期IACMR教学系列研讨会中给与会者带来了精彩见解。

Friedman教授首先以图片生动地展现了课堂的两种不同状态。第一张图片中课堂上的学员目光紧跟演说者,而第二张图片则是同学在课堂上走神或者使用手机,注意力明显被分散。

从以上两张图片Friedman教授引出Keller在2020年提出的注意力四象限模型。横轴是行为、状态与教学主题的相关性,纵轴是行为、状态的表现方式(外显或内隐)。

Friedman教授接着介绍了Gagne于1985年提出的九项支持内部学习过程的教学事件。他指出所有的教学事件都需要以获取注意力作为基础才得以展开。从生理角度而言,我们的感官(眼、鼻、嘴、耳、触觉)每秒都在向大脑传输大量信息刺激,但是大脑处理的信息数量远远小于接收到的信息数量。这是因为大脑会进行信息的筛选和处理,最后只有少部分信息被记忆存储下来。为了更加形象地展现我们的大脑在同时处理信息时的局限性,Friedman教授使用游戏的方式与听众进行了互动。

接下来Friedman教授分享了Inc杂志发表的优秀演讲者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方法,并鼓励教师们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运用这些方法。

与注意力十分相似,记忆也是需要维持的。Friedman教授指出,在对记忆的研究中,人们在学习后往往非常容易遗忘。绿色的曲线是在无温习的情况下人类的遗忘曲线。此后的5条曲线依次表示在10分钟、1天、1周、1个月、6个月后进行温习时人类的遗忘曲线。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重复温习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方法。

此外,记忆也需要细化。人们需要融贯新旧信息,并将其加以扩展应用于不同情境。根据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模型,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主动学习下的知识留存率远远高于被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这是因为主动学习通过更高频的重复将工作细化,使得有关知识的记忆留存时间更久。举例来说,讨论的知识留存率之所以高于阅读,是因为讨论中参与者需要进行准确的阐述以便彼此能够相互理解,知识通过充分的互动与多角度的思考被更好地保留了下来。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时间去思考接收到的想法。Friedman教授向听众介绍了 “踢踏舞”的教学理论,他指出每一位老师都需要“跳踢踏舞”来吸引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踢踏舞”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精彩讲座、案例讨论、辩论或体验式练习都可以成为教学中的“踢踏舞”。

接下来,Friedman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踢踏舞”——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中,学生不能做旁观者,必须参与其中,并且还需要发表观点。案例本身是由故事组成,引人入胜的情节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关心故事的情节发展。在重复性上,案例分析通过用大量的时间讨论一个想法让参与者能够持续关注问题本身。同时,案例还能够创造辩论的环境,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倾听和“教授”,才能够让自身的观点和立场被他人理解。Friedman教授将好的案例讨论比作钻石,在案例讨论前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去确定这个案例(原石)是否值得讨论,是否能够切割出“钻石”。选择案例的判断标准包括:这个案例是否是一个行动问题?是否包含能够支撑论证的充分的信息?人们能够合理地形成不同观点吗?是否能够激发辩论?

如同切割钻石的珠宝匠需要用好自己的刀一样,教师在案例讨论时需要做的就是管理能量。教师可以进行声带热身,以便更好地发出声音;教师还需要站在高处来观察整个教室里学生的表现;教师还应该去寻找愿意与自己积极互动的“向日葵”,这样可以将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在案例讨论的前十分钟,需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学生已经准备好参与到互动中来。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所讨论的主题,并对不同意见保持开放心态,在接收到不同观点后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所处阶段调节自己对课堂掌控的松紧度。

最后,Friedman教授指出:课堂上应该多出现第一、四象限中的行为,避免第二和第三象限中行为的出现。

在研讨会的互动环节中,Friedman教授针对与会者的提问进行了一一解答,对如何在课堂上激励学生、如何为MBA学生组织好案例等问题与会者展开了积极讨论。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志学教授主持。

(撰稿:湖南大学,曾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