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 灵感之源 • 学术责任• 奉献精神

新闻资讯

IACMR教学研讨与演示课堂第三期回顾

IACMR教学研讨与演示课堂第三期回顾|刘圣明:基于Z世代学生需求的课堂教学设计——以《管理学导论》中的决策章节为例

伴随着数字化平台的快速发展,Z世代学生对于概念性知识的获得变得非常容易,同时他们对于知识科学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课堂中理解Z世代学生的需求、吸引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程的科学性呢?9月8日上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圣明老师以此为专题在第三期IACMR教学研讨与演示课堂中为与会者带来了精彩的演示与研讨讲解。

刘老师选取《管理学导论》中的决策章节,演示了基于Z世代学生需求的课程设计思路,从“关于Z世代学生的需求思考”、“对管理学类课程科学性的思考”、“教学案例1:基于预测性的决策”、“案教学例2:基于严谨性的决策”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一、关于Z世代学生的需求思考

首先,刘老师从代际划分、学术发现、似乎有些矛盾的Z时代三个方面归纳了Z世代学生的需求特征。

1、代际划分

刘老师认为Z世代学生在媒体消费、金融习惯、塑造事件、Z世代财务前景如何方面均呈现出新的需求特点。

2、学术发现

借助学术研究,刘老师总结Z世代学生在休闲动机的需求增加,社会动机呈下降趋势,内在动机呈下降的趋势,外在动机与X世代持平。

3、似乎有些矛盾的Z时代

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中、改革开放后的样本研究结果发现,Z世代群体的经验开放性更高,对新知识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在自我强化、自我超越的价值观水平相较改革开放中期一代增加,较改革开放前期一代变化不大;社交需求减少,保守的价值观呈增加趋势。从价值观与内在动机的角度来看,Z世代学生呈现出矛盾的特点,并且更加关注课程的“科学性”与学科的“参与性”。

二、对管理学类课程科学性的思考

关于《管理学》与科学的思考,刘老师谈及了自身的看法。他认为目前存在以下现状:其一,学生可能认为《管理学》科学属性及含金量不高;其二,学生本身缺乏管理经验,不太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到《管理学》的科学性?刘老师将管理学中的理论比作物理学中具有一定预测作用的公式,并且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前沿研究的讲解,以此体现出管理学课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关于Z世代学生的参与性需求,刘老师从课堂和课下两方面分享了经验,重点分享了如何让学生有趣地学到有用的知识,如何差异化地指导、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案例1:基于预测性的决策

进一步地,刘老师选取了《管理学导论》中的决策章节,以教学案例的形式演示了基于Z世代学生需求的课程设计思路。

例如,在“决策偏见——框架效应”的授课过程中,首先通过在线互动软件为学生提供若干互动性题目,供学生进行方案的选择,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感。接着,基于不同描述方式下学生选择结果的差异,引出关于“框架效应”的理论讲解。

除了从互动性的角度鼓励学生进行决策偏差感知体验,刘老师强调从学术论文讲解的角度增强课程的科学性,从而激发Z世代学生的兴趣、增强课程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延伸思考,并以《以小拨大:默认选项和反应模式效应助推中国器官捐献登记》为例进行了分享。

四、案教学例2:基于严谨性的决策

为了体现管理学类课程的科学性,刘老师在“决策条件(应对不确定性)”部分的授课过程中,以华为售价策略为案例演示了课题上学生互动和交流发言过程,从而引申出管理学课程中不确定性条件下决策的相关理论。

在研讨会的互动环节中,刘老师针对与会者的提问进行了一一解答,对本科生和MBA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性和参与性的比较、如何在管理学中组织实践类的课时等问题和与会者展开了积极讨论。

本次研讨会由IACMR 教育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曾薇老师主持。

(撰稿人: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