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 灵感之源 • 学术责任• 奉献精神

组织管理研究

《组织管理研究》第20卷第2期摘要


Firms’ Rhetorical Nationalism: Theory, Measurement, and Evidence from a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Chinese Public Firms

Lori Yue, Jiexin Zheng, and Kaixian Mao

摘要

本文建立了企业民族主义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测量。我们首先回顾了相关文献,并建立了一个四维的企业民族主义理论框架:民族自豪感、排外、国家民族主义、和企业在实现国家民族主义目标中的使命和角色。我们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方法,对 2000 年至 2020 年中国上市公司的 41000 多份年报进行分析,并为每个维度确定了一个词库。利用相关词汇的加权比例,我们创建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语言民族主义的测量,并首次提供了中国企业的语言民族主义上升的实证证据。企业在语言上表现出的民族主义与其战略因素和社会化因素有关;国有企业、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面向消费者、个人投资者较多、海外销售额较少的企业表现出较高的民族主义水平。那些在语言上表现出更多民族主义的企业,其未来的财务回报率也更高。本文为企业层面的民族主义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为企业的语言民族主义提供了一个新的衡量标准,并显示了中国企业中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语言更多地受到企业吸引国内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动机的驱动,而不是获得政府补贴的动机。我们的数据集公开于:https://sites.google.com/view/firms-rhetorical-nationalism


Comes the Southern Revolution: The Reframing of Chinese Shan-zhai Toward Identity Change

Shih-Chang Hung and Yu-Chun Chen

摘要

本研究依循創業賦名和身份轉變的文獻,探索中國山寨手機創業家們如何運用文化資源,持續重新對其事業賦名,並隨著時間的推演,逐步建立具正當性的新身份。透過質性研究方法,我們發現在這個創業的歷程中,存在著發展集體身份的三階段轉變,包含 (a) 藉由實用主義重新賦名,以建立利基市場身份;(b) 透過民族主義的重新賦名,以建立社會政治身份;以及 (c) 藉由全面的重新賦名,以建立專業身份。此外,賦予其正當性的來源也在不同的階段中有明顯的變化,從最初來自深圳本土的市場,逐步擴大至更廣泛的中國社會,最終涵蓋全球產業的範疇。本研究的主要貢獻乃是提出了一個透過文化重新賦名,以實現身份轉變的歷程模型,此模型特別強調非正式經濟體的創業家是如何經由文化歷程,逐步走向正規化並參與全球競爭。

Multiple Large Shareholders, Identity, and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Nancy Huyghebaert, Shaoqing Kang, Lihong Wang, and Wenfeng Wu

摘要

近年来,企业税收筹划行为的演变吸引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 2004 年至 2016 年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多个大股东在企业税务筹划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国有控股企业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税收筹划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次,其他非国有性质的大股东对国有控股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也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当控股股东为地方政府时,该效应更为突出。研究还发现,不同的制度环境质量对国有控股企业第一大股东实施税务筹划的倾向产生影响,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了国有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从而降低了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侵占。

Religious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Executive Pay Dispersion

Ying Zhang, Hongfei Ruan, and Li Tong

摘要

本文从文化认知角度扩展了现有关于高管薪酬差距的研究文献,聚焦于当地宗教机构存在的普遍程度-如佛教寺庙和儒家孔庙的多少,如何影响高管的纵向薪酬差距。虽然我们认为佛教机构的存在会与高管纵向薪酬差距呈负相关,而儒家机构普遍程度会正面影响与高管纵向薪酬差距但使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佛教和儒家机构的普遍性都对公司高管纵向薪酬差距起到了负面的影响。但是,结果也表明,上述负面影响会在两种情况下被削弱:(a)公司里有党支部,(b)公司CEO年纪较轻。


Influence of Underperformance Duration on Firms’ Responses to Performance Feedback: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Xufeng Liu, Lanlan Song, Guowei Lai, and Yuying Xie

摘要

管理文献广泛地探讨了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应对绩效落差,但是现有研究基于企业行为理论或威胁刚性理论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注意力转换模型为调和现有矛盾提供了重要见解。本文通过强调绩效落差的时间维度扩展了该模型。具体而言,我们认为绩效落差持续度通过削弱问题搜索和威胁刚性机制减弱了绩效落差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基于 2010–2019 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研究结论验证了绩效落差强度与研发投入的倒u型关系,以及绩效落差持续度的调节作用。有趣的是,如果落差长时间持续存在,落差强度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会翻转为U型。本文通过结合绩效落差的强度和持续度,概念化了二者的交互作用,并从新视角调和了现有矛盾。此外,本文检验了绩效落差与研发投入研究中被忽视的边界条件,结合时间效应考察了二者关系的动态变化,为创新研究提供了新见解。


Decomposing Firm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Marke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wth and Profit

Nan Zhou and Seung Ho Park

摘要

本研究采用资源基础观(RBV)来解释企业利润和增长决定因素的差异。我们认为,利润更多地由有价值的、稀有的、不可模仿的和不可替代的(VRIN)资源驱动,而增长更多地由多功能通用资源驱动。由于一些多功能通用资源,如现金,并不是企业所特有的,因此企业效应在决定利润方面比决定增长方面更为关键。我们还预计,新兴市场国家企业比发达国家企业更有能力利用多功能通用资源,而发达国家企业比新兴市场国家企业更能利用VRIN资源。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企业业绩的决定因素也有所不同。本研究运用多级混合模型来分解美国、中国和全球样本的企业绩效。研究结果证实,企业效应在影响利润方面比影响增长方面更为重要,这一结论在三个不同样本中都存在。企业效应对新兴市场国家企业业绩的影响,比对发达国家企业业绩的影响更为重要。